王翠丽做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并负责了东北林业大学、林管局科研所与林业局合作的引种龙胆草、杂交落叶松、五味子、黄花菜、芦笋、刺嫩芽等、防风等科研项目,在其中做了大量科研基础工作,为合作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2010年冬季的一天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交给她26个信封,一个电话号码,同时也交给了她一项艰巨的任务——攻克花楸育苗技术难关。那26个信封里是26个家系的花楸种子,电话是东北林业大学花楸育种专家沈院长的。花楸育苗困难,沈院长的团队也是经过多年的攻关在试验室取得了成功,而大兴安岭因气候寒冷,这里的花楸属最不易发芽的品种,当时还没有成功的先例,黑龙江大兴安岭也试验多年没有成功。面对这样一个艰巨又充满挑战的课题,让她既兴奋又紧张,但她想信试验出真知,在与沈院长电话联系后,了解了花楸育苗困难是因为其属于深休眠种子,要打破种子休眠才能顺利发芽,按照专家指导,她根据药剂浓度、处理温度的不同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试验方案。
试验期间她没有休息日,甚至是春节期间,别人都在一家团聚、休闲、娱乐,她却每天都住单位跑,亲自进行温度、湿度监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处理,她惊喜的发现了露白的种子。种子发芽试验取得了成功,后期的播种育苗也是关键,为保证所有种子都能处理好,提高发芽率,她每天都会挑出一些先发芽的先锋种子单独播种,并进行了覆盖物、覆盖厚度等的不同试验,经过她的努力,当年培育出2000余株花楸苗,经过温室和大棚培养,当年平均高生长达到40cm,这也使她成为大兴安岭花楸人工育苗第一人,并总结出了宝贵的技术经验,2012年又培育出了4000余株花楸苗,为大兴安岭花楸的人工育苗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林管局科技工作的规范化,从2012年来始,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更加严格,整个林业局的科研申报工作都落在王翠丽的肩上,这就要求她要把重心从试验转到理论上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她自掏腰包,上网阅读大量的相关论文和文献,每每掌握一个新的科研知识都让她兴奋不已,常常因为一个项目的技术关键点而绞尽脑汁、彻夜难眠。开始没有笔记本电脑,到管理局申报项目一旦有改动,她不是临时借别人的电脑就是到网吧去改,网吧混乱的环境总让她无法专心,有时一改就改到凌晨,深夜里一个女孩子独自一人,她是既害怕又着急,这些困难她从没和领导说过,更不敢和家人说,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克服了。
2013年林管局申报西伯利亚红松重大项目,她是主要撰写成员,当时母亲浑身疼痛,生活已不能自理,到沈阳就医,经过两个月的检查,基本确诊,大夫要求住院治疗,需要她去护理,但当时正是申报书撰写的关键时期,忠孝抉择的难题又一次摆在她的面前,一面是被病痛折磨的母亲,一面是几千万的项目,她内心的煎熬别人无法体会,她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加班加点撰写,基本定稿后才和领导请假,立即送母亲住院。从2012年至今,她负责撰写并申报的项目达27项,取得《大兴安岭蓝莓机械覆土防寒技术研究》等6项科技成果,争取《内蒙古大兴安岭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等国家、自治区项目8项,为林业局争取到了宝贵的项目资金,有力的促进了林业局的科技兴林工作。先后在《东林学报》等核心期刊及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西伯利亚红松药剂防治》《蓝莓机械覆土防寒技术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容器苗轻基质配方试验》《内蒙古大兴安东南部林区》《大兴安岭林区野生榛子驯化栽培技术》《寒温带地区西伯利亚红松苗木越冬防寒方法探讨》等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在各大专业研讨会中获奖。并将自己多年技术经验总结出来,编写了《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技术手册》《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手册》《大兴安岭野生榛子繁育栽培技术手册》等,做为技术参考。
阿里河林业局在林区产业转型的攻坚期,立足资源优资,依托科技,确立了生态优先,走长短结合的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珍贵树种培育、蓝莓、榛子等产业。全局榛子造林技术指导的任务又交给了她,对于这一新的项目,她也没有任何经验,为了掌握技术,指导生产,她一面电话同铁岭、大杨树技术人员请教,一面上网查相关技术规程,总结出榛子移植造林技术要点下发到各造林单位。
为保证造林质量王翠丽从5月份到10月份,每天深入到各造林场地进行跟班技术指导。在一次下林场检查过程中有一块场地要过河,林场陪同人员说过不去,她说没关系,从车里拿出水靴子穿上,一定要进去看看,林场工作人员很意外,只好带着她穿过一片深深浅浅的沼泽地,一片一人多高的杂草地,走了大约5、6公里才到达场地,当时她也累的气喘吁吁,可她看到他们挖的苗木不合格时顾不上休息,就要求大家停下,认真的讲解起技术要点来,并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提出了批评,要求单位领导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看到她的认真态度,林场职工和领导都心悦诚服。全局一万亩造林地,无论多远、无论多难走、她都坚持必须走到,每一块造林现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目前已培育榛子苗200余万株、营造榛子经济林2万余亩,为助推产业转型做出了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王翠丽将仍以一个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倔强而坚韧的行者姿态继续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