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宣传部、科协《关于举办2017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二十二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的通知》(内科发政字〔2017〕4号)精神,为协调和整合全社会资源,切实做好本次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面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教益的科技活动,对于宣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成果服务改善民生,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动员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时间和主题
2017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20日—27日举办,20日上午举行活动周启动仪式。
今年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宣传科技扶贫成就、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开放优质科技资源,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同时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创新创业发展理念,充分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三、活动主要内容
围绕“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主题,今年科技活动周在活动内容上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宣传科技扶贫成就。通过展示科技精准扶贫脱贫、科技特派员等工作进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成效,集中宣传科技支撑精准扶贫脱贫的共同行动和主要成效,在全市形成精准扶贫务实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举办特色科普活动。针对公众科技需求,举办各种体验性强、参与度大的科技活动。面向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开展针对性强、趣味性高的公益科普活动。结合科技热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通俗化讲解,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创新、参与创业。
(三)开放优质科技资源。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各类科研机构、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向社会开放,促进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类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向社会开放。流动式科普设施重点向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开展科普服务。
(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搭建科技服务社会的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自觉做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模范。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尊重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四、活动形式
2017年科技活动周认真总结以往科技活动周的成功经验,发扬优点,与时俱进,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在内容上百花齐放、形式上推陈出新,突出新颖性、直观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使科技活动周更具影响力,更具广泛性,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创新活动形式。
(一)现场与网络科普活动同步。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举办网络科普博览等活动,重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科普传播功能,以多种传播渠道广泛吸引公众参与。
(二)室内展览与流动展示活动互补。除在各地各部门的科技馆、科普基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固定场所举办科普博览、展示等活动之外,通过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进基层、科技小分队等流动展览展示活动,把城市的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基层,进入百姓生活中,面向百姓生产和生活科技需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三)科技资源开放与科技人员服务活动结合。继续动员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向公众开放,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与科研人员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科研工作;组织科普志愿者进入到乡村、社区、企业、军营等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搭建各种科技服务平台。
(四)政府组织与社会参与并举。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各地方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各类学术组织、科研机构、学校、科技类场馆等积极参与,策划组织一系列诸如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征集、网络科普周、公共科学日、众创空间等富有影响和区域特色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增强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更多的公众在活动中长知识、强素质。
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将重点组织好“2017年呼伦贝尔市科技活动周暨全市第二十二届科普活动宣传周启动仪式”、“科技下乡”等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积极广泛宣传科技活动周,将科技活动周办成不落幕的活动。
附件:2017年呼伦贝尔市科技活动周暨第二十二届科普活动宣传周实施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