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呼伦贝尔市科协紧扣市委政府工作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服务发展”一条主线,按照“引高端、惠基层、促成效”的工作思路,着力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才智力优势和全民科学素质在创新型呼伦贝尔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优势,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科协组织政治站位迈上新台阶
(一)推进常态学习,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市科协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整体工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不断引向深入。党组中心组学习29次,研讨交流4次,举办专题讲座7次,支部学习54次,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实施党建强会,切实提升引领科技工作者的能力
加强学会党的建设,推动学会党建工作有效覆盖。一是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召开学会党建工作培训会,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以《党建提升社团组织影响力》为主题为全市34个学会作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党性修养。二是巩固学会党组织建设成果,制定了科协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增强学会会员的凝聚力,引领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
(三)坚持锤炼意志,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从严从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班子成员讲党课4次,读书班1期,集中学习研讨28次;分别围绕4个课题,走进旗市区科协、馆校共建学校、企业科协进行8次基层调研。高标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问题并作深刻检视剖析。对“开门纳谏”、发放征求意见表征集和调研、对照党章党规检视发现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突出重点整改,完成问题整改13项。
(四)树立正确导向,形成意识形态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优化科协机关信息网的舆论生态,抓好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精神引领、道德引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官方网站、呼伦贝尔日报联合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了《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全年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开展科技人物、科普宣传等专题报道29期;呼伦贝尔日报刊发科协工作专刊8期、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1期;编发报送《科协工作动态》19期;市科协网站发布信息732 篇,内蒙古科协网站发布341篇;今日头条发布138篇。
二、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新成绩
1.把准工作方向,进一步向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凝心聚力。一是广泛深入开展科普服务行动。组建了296名专家构成的科普专家团13个,在“百名专家走进旗县科普传播行”春、秋两季活动中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专家联动,深入12个旗市区开展科普报告、科技培训、科普讲座247场次。联合所属9家学会,在儿童福利院、特教中心、光荣院、社区、学校开展了16期“共聚爱心,你我同在”科普服务活动。二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市委党校开设“科普讲堂”,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教学计划,科技馆挂牌“市委党校科普实训基地”。组织实施“院士专家草原行”和“科普传播行”活动,开展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培训3期,同时深入部分旗市区开展专题培训,全年各类干部培训班学员和市直单位走进科技馆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23次。三是实施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了“2019青少年科技主题年”,举办首届全市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学影像节、机器人公益课堂、中小学生环保创意模型等大型青少年科技赛事36场;组织参加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自治区级、国家级科技竞赛,不断创造佳绩,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9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2支队伍分别获得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初中组二等奖、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小学组二等奖,这是呼伦贝尔市首次挺进国赛并取得的优异成绩。
2.勇担使命任务,注重常态科普常抓常新。一是科普活动精品化。“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常态化推进。提高“四大人群”科学素质,组织公众参加全国2019年全民科学素质竞赛,参与人数和竞赛成绩位居全区第一。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二是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推送服务渠道。与呼伦贝尔电视台、呼伦贝尔日报联手协作,构建涵盖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APP、科普e站为主的科普传播体系。2019年“科普中国”全年新增实名注册科普信息员5896名,累计58707人,全年转载推送“科普中国”资讯超过126万次。
3.加强科普阵地规范化建设。全市11辆科普大篷车总行程3万多公里,开展各类科普巡展活动600多次。市科技馆挂牌“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科技教育基地”,全年免费接待参观体验者超过19万人次。为特教中心、胜利街道办事处园丁社区建设科普活动室,为6所“馆校共建”合作学校投入科普设备和科技器材。获批自治区级科技教育基地8个,科技教育示范学校7所,科普示范社区3个,科普示范e站3个。形成了由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示范教育基地、科普广场、科普家庭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普工作网络。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有新成效
搭建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市地缘与学科优势,支持学会围绕中俄蒙科技合作领域开展民间国际学术交流,指导学会举办2019年布鲁氏菌国际学术交流会、蒙医治疗肿瘤病临床培训班、消化道疾病专题研讨会、护理科普作品大赛和首届护理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及论文评审,荣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7篇,优秀奖12篇。
四、精心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科技工作者有新进步
强化服务机制,力求服务实效,以实施科技工作者关爱工程为初衷,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一是为20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免费身体健康检查,切实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二是做好“科技工作者医疗绿色通道”运行工作。同时,有3个旗市区开通科技工作者医疗绿色通道,力争2020年12个旗市区全部开通。三是在“两节”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慰问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
五、扎实提升自身建设,科协组织治理有新突破
突出抓好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科协基层组织网。对各旗市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先后成立了4家企业科协、2家高校科协,现有120个苏木乡镇(街道)建立科协组织,中小学科协组织实现从无到有,并达到226家,超额完成了自治区科协要求年内达到80%的目标。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下一步,市科协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履行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职责。全面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摸清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发展、科研活动、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以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开展和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点,不断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入做好科技工作者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要履行好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职责。抓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四大人群”这个重点,以科普宣传为载体,多角度、多层面促进科普与媒体的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普宣传服务。充分调动发挥好纲要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协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科普服务在更广泛范围内的精准推送。
三要履行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责。发挥科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搭建科技工作者与党委和政府沟通联系的平台,努力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起稳定畅通的双向联系渠道,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下一步,市科协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决策部署,集科协系统之力,集科技工作者之智,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以注重实效、崇尚实干的文化风尚,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行为引导和推进落实,推动整体工作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