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呼伦贝尔市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农历王寅年二月十一
首页 >榜样就在身边

鄂伦春林下掘“金”:赤松茸铺就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1-04-08 10:23
来源:
作者:
市科协
阅读:
7204
分享:

“天天采摘天天长,每天都有千八百斤的收获。”30日,邵泽华谈及自己种的赤松茸欣喜地说。


1.jpg


8月下旬的内蒙古大兴安岭进入丰收季,邵泽华的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加入丰收的行列中。

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自治旗,拥有林地434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8%。林业资源非常适宜菌类生长。20世纪80年代开始,鄂伦春自治旗就开始人工种植木耳、滑子菇、猴头菇等菌类,小小食用菌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小金粒”。

邵泽华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克一河镇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是林区人中比较典型的硬汉,虽已年近花甲,但依旧干劲十足。

2016年,邵泽华前往福建、北京、辽宁和内蒙古通辽市考察学习赤松茸人工栽培技术,并带回孢子菌种;2017年,他在实验室培养和驯化第一代赤松茸,次年,他将制好的三级菌种带到扶贫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扎西村免费分给村民试种,结果失败了。

邵泽华说:“试点失败了,可我办公室的花盆里却长出两个,这让我重燃信心。”

  2019年,邵泽华继续研究和驯化第二代孢子菌种,小规模试种长势较好。2020年,他在一片落叶松林下种植了7亩地。

  7月初的一个清晨,邵泽华狂喜地发现,他种植在落叶松林下的赤松茸菇露出了红红的小“脑袋”,那一刻,在邵泽华眼里,长出的不是蘑菇,而是闪烁的“金子”。

  丰收让合作社人手不够,邵泽华就找来社区里的老人、贫困户前来采摘。

  “用工量最高可达20多人,每小时8元,多劳多得,帮助了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不出镇也能灵活就业。”邵泽华如是说。

  “赤松茸特别皮实,只要把赤松茸孢子菌种的活性把控好,下种、管理和采收都非常简单,老少都能干。”邵泽华滔滔不绝地告诉记者,“明年想多发动一些贫困户种植,我负责指导和收购,带动一大批贫困户摆脱贫困,这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合作社从一级菌菌种的提纯到二级菌、三级菌的培养,已经掌握一整套技术,产品销往沈阳、西安、山东等地。

“传统食用菌,像黑木耳干品市场价大概35元左右,赤松茸干品市场价160元左右,经济价值高。根据今年的测算,除去原料和人工,一亩地纯利润可以达万元以上。”邵泽华算起经济账。

官方资料显示,食用菌林下种植充分发挥了林地资源闲置、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光照均匀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具有投资低、见效快、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等特点。种植原料以农作物秸秆及各种农林下脚料为主,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因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种植后的培养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直接还田,增加林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树木生长,达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