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医院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采取了暂停或预约门诊的措施。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买药成了一个难题。这种情况下,患者们应该怎么做呢?
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医保局重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问题,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次数。目前,山东、海南、重庆、四川等地,对于慢性科病患者,支持根据病情的需要取药放宽到三个月。
因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哮喘、癫痫、前列腺增生肥大等慢性病患者,就医时可以要求医生适当延长开药量。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药物用完又无法面诊,而且自身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得好、体征没有异常,可以沿用过去的处方去药店开药。但是,如果血压控制得不好、体征出现异常,还是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就医,找到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确定新的治疗方案。
疫情期间,药品短缺也是大家通常会面临的问题。有患者问,如果药店没有自己常用品牌的药了,能否选择其他品牌的同类药物替代呢?
首先应该询问医生或药师,自己所服用的药物治疗窗情况如何。因为有些药物的治疗窗非常窄,即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浓度太低无效,浓度太高会导致中毒。例如卡马西平、胺碘酮、华法林、氨茶碱等,原则上不允许随便更换厂家和品牌。如果患者服用的是治疗窗窄的药物,更换厂家和品牌时,必须通过药师的监测,确定新的治疗方案。
此前有新闻报道称,某些抗病***物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有效,引发了一些普通人的抢购,希望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对此,建议不要抢购和储存药品,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药物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儿童、老人、孕妇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群,儿童可能误服、老人可能漏服多服,孕妇随便服药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伤害。因此,他们的药品需要保管好,做好服药记录,服药前一定要咨询清楚用药量和注意事项。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