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病名,其患病率高,且患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病特征与防治措施不尽相同,甚至还会出现“假性”高血压的情况。因此,全面了解高血压常识,对于疾病早期预防与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假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也叫“诊室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在医院或诊室测得血压高于正常值,而在医院诊室外动态监测的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并且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很多患者进了医院,尤其是和医生一起待在就诊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因此会导致血压轻度升高。如果患者在诊室测量的平均血压在140/90mmHg之上,而在家中测量时血压又低于这个数值,我们就称这种高血压为“白大衣性高血压”。
有趣的是,国外的研究发现,医生测量的血压一般会比护士或其他技术人员测量的血压稍微高一些。而且,随着患者拜访医生的次数增多,测量的血压会慢慢下降,等到患者第三次就诊时,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可能会较第一次数值分别下降15mmHg和7mmHg。
白大衣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因此,单凭一次在医生诊室测量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诊断为高血压,有可能是白大衣性高血压。
“高危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
盐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每个人的血压对摄入的食盐(钠)量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即所谓的盐敏感性。因摄入的钠盐较多而引起的高血压被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据报道,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约有二至四成。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者高达六成。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盐敏感者也较多,绝经后女性的血压对盐的敏感性也会增加。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钠及钙代谢异常,且这类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盐不敏感者。盐敏感性高血压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这类患者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风险,是其他类型高血压人群的3~5倍。因此,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应更严格地限制钠盐的摄入。
在限钠的同时,推荐增加钾的摄入,如多吃含钾丰富的豆类、蔬菜、水果。豆类中以黄豆的钾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钾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药、莴苣等;水果中以橙子含钾量最高;还有酸奶,蛤类食品等。
本文由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医学负责人、副研究员张海波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