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关键在人。呼伦贝尔市科协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进程中深度挖掘边远贫困地区的乡土专家,通过贫困地区的基层科技人才了解贫困群众科技所需,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和技术指导水平。莫旗甘河农场科普示范基地、鄂伦春旗诺敏镇科普服务示范基地、鄂伦春旗扎兰河农场农业动植物研究基地在呼伦贝尔市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进程中,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引导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和知识,体现出科技扶贫区别于其他扶贫方式的本质特性,这些涌现出的基层乡土人才,为市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撑”。
鄂伦春旗扎兰河农场农业动植物研究基地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鄂伦春旗乌鲁布铁镇雁林家庭农场是鄂伦春旗扎兰河农场农业动植物研究基地,基地负责人高洪生始终以带领百姓致富为出发点,认为只有充分运用“基地+农户”模式才能真正解决百姓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带动周边百姓脱贫致富。
在农业种植方面,基地引进经济作物白瓜子种植,为百姓每亩效益提高500元,带动100余户种植,部分贫困户已经脱贫。在特色养殖方面,基地自2009年开始进行林蛙养殖,已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适合当地的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2018年带动5户贫困户进行林蛙养殖,每户效益均超过3万元。在中草药种植领域,在基地带领下现已有23户进行金莲花、返魂草、赤芍等品种的中草药种植,每户每年增收达2万元。基地还在打造田园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开展垂钓项目,以打造新型农村旅游形态的方式促进农民就业,目前已帮扶2户贫困户长期负责、12名贫困人员短期管理旅游项目。
鄂伦春旗诺敏镇科普服务示范基地是用科技带领农猎民脱贫致富的“急先锋”
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是鄂伦春旗诺敏镇科普服务示范基地。2017年,其9名成员与鄂伦春45户(92人)贫困户帮扶结对签订协议,通过生活帮助(借钱担保、跑腿儿办事)和生产技术指导,农资农产品购销,联系务工等措施进行帮扶。自2017年先后组织六场展示观摩会,内容涵盖无人机飞防、特色种植技术指导、大豆、玉米试验。2018年开展的“备春耕送科技下乡”、中草药、食用菌等不同主题的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205人,受益贫困户998人。基地负责人张玉林开设科技支农“老张聊农事”专栏、建立“种植业生产指导意见”、“老张聊农事科技服务”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服务近100多人次,为江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指导中草药种植12人次。基地发起成立了鄂伦春旗鑫益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组织建立了三支科技服务队伍网络,使科技推广服务在诺敏镇实现了全覆盖,能及时地为当地村民实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新科技成果以更快的速度传达至最基层。
莫旗甘河农场科普示范基地是用现代化机械助力百姓脱贫的“科技小分队”
莫旗甘河农业植保装备研究所是莫旗甘河农场科普示范基地,将发明生产的农用机械样机为本地的贫困户实施代耕服务,用现代化机械助力脱贫攻坚战。自2013年起,负责人孙元国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为农民提供农机操作、植保等多项技能的免费就业培训。 其自主研制研发的“青储饲料收集机”,每年增加本地区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并针对贫困户中后期田间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以“服务到家,精准到户”模式,18年增加受益贫困户130户,举办农业机械知识培训班,累计受益贫困户300户,通过传帮带、技术传授使当地不少农户从传统、落后的耕种状况中成长为掌握熟悉现代农业耕种技术,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经济效益增加了30%。
为了宣传展示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风采和事迹,2018年1月19日,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项目组联合中国农技协科普惠农宣传交流中心、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全国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办公室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二届“科普中国·寻找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活动正式启动,经过历时一年时间,从征集到的全国2000多名候选人中,莫旗甘河农业植保装备研究所所长孙元国和鄂伦春旗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扎兰河农场五队队长高洪生经过初评、复评、网上投票、微信投票,并结合项目专家组评审意见,评选为第二届“科普中国·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科技乡土人才助力扶贫先行。通过科技扶贫转化实用新技术,补足国贫县科技推广和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是市科协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市科协将继续以扶贫基地为抓手,以扶持贫困县特色产业、培养致富人才等方式为国贫县百姓增产增收提供动力保障,壮大贫困地区科技致富带头队伍,宣传新技术,普及新知识,推广新项目,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的“加速器”作用,以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带动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