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4日,内蒙古自治区“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来到呼伦贝尔。本次活动由自治区科协主导,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的4名老专家和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10名科普专家,通过深入呼伦贝尔市14个旗市区的学校、医院、社区、农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开展了50余场科普报告、科普座谈、现场指导和义诊活动,受益群众14900人。
11日上午,呼伦贝尔站启动仪式在呼伦贝尔市科技馆举行。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郝桂娟、内蒙古科协秘书长赵庆龙、呼伦贝尔市科协主席吴铁宏出席启动仪式,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高文升主持仪式。
赵庆龙指出,本次活动是内蒙古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国科协提出的“学术资源科普化、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化、大力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要求,同时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开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的通知》精神而打造的品牌活动。通过组织百位各学科、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科普传播专家团队,走进盟市旗县,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把科协的触角延伸到乡镇社区,真正做到为老百姓服务。
郝桂娟强调,“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实施伊始即走进呼伦贝尔,及时为我市传播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启动仪式结束后,14位专家分四组奔赴各旗市区开展科普报告、科普座谈、现场指导和义诊活动。
中科之声——扎基层 接地气
“从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能听到来自中科院老专家的科普讲座......”,一位来自扎兰屯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如是说。当师从“两弹元勋”钱学森的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完成《三十年铸就一剑——我国战略***与核武器》科普讲座的那一刻,扎兰屯职业学院1000余名师生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当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成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谈起曾8次前往青藏高原、2次赴南极、3次去北极地区考察的经历时,海拉尔区新海中学和阿荣旗阿伦中学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对陆老崇拜不已。
当中国航空学会会员、北京市模型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总裁判长符其卫为莫旗尼尔基第二中学的学生们展示自制的飞机“翻跟头”和“绕圈”时,那些兴致盎然的专注神情让你看到,原来孩子的创造力可以被激发。当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及测绘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过静珺向学生提问时,鄂伦春旗中学学生高亢的精神状态碰撞出了探索求知的思想火花......
顶级专家——聚资源 惠民利
来自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10位科普专家致力于增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借助专业力量,以理论研究转化为科普价值的“通用模式”,在农村牧区土地生态保护、乡村空间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畜产品科学技术与食品科学,公共营养与食品安全,人体免疫与健康等领域为群众答疑解惑。
在扎赉诺尔区双实肉制品加工厂,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田建军教授对肉制品的加工、如何进一步通过国家扶持等包装企业、创新企业模式开展了实地指导。
来自医学领域的专家们大显身手,围绕结核病防治、 传染病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与咨询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心脏病的预防为群众开展健康养生讲座和现场义诊,不仅在第一时间让群众享受了专家级的诊疗服务,还通过宣教增加了大家对日常科普的深度认知。
此次科普传播行活动在面向全市青少年、农牧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提升科学素质的同时,也为广大科普工作者搭建了向基层提供精准科普服务的契机。活动阵容之强大、影响力之旺盛,创呼伦贝尔市有史以来科普活动之最。在党的十九大提出高举科普教育大旗的行进路上,为广大公众拓宽科学视野和培育创新精神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呼伦贝尔市科协将借以此次“科普传播行”活动,顺势助力,趁势而上,不断顺应科普发展的时代潮流,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学术资源科普化、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精准化、大力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要求,探索一条有效提升科普工作的经验和模式,为推动全市科技工作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向基层提供精准科普服务全覆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呼伦贝尔“美丽发展、争进前列”的目标凝心聚力,奋力前行。